欢迎访问麟威管理咨询官方网站,麟威-创造价值的精益专家! 官方微博 0755-88 607 609
首页 > 资讯中心 > 麟威观点 > 【麟威原创】精益管理的基础思维之五:三现主义的思维

【麟威原创】精益管理的基础思维之五:三现主义的思维

来源:麟威原创 责任编辑:麟威咨询 浏览量:3281 2021-03-01

本文是麟威咨询的顾问师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,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到朋友圈,如公众号转发请联系授权,欢迎给后台发信或邮件交流(lw@szleanway.com)


经常有企业家问我们:“我们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,能推进精益吗?”从前遇到这个问题,我们经常用大野耐一先生的话回答:大野先生说,只要能扳起手指从一数到十,就能导入TPS。从这个角度上讲,精益推进没有门槛。可是从实践结果来看,有的企业推进精益取得了重大的成效,也有企业导入精益方法,却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?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发现精益的导入并非是完全没有门槛,不过这个门槛并不体现在企业规模上,也不体现在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上,更与学历高低无关。这个门槛更多体现在基本的思维方法上。

我们发现推进精益取得重大进步的企业,都具备一些基本的共性思维,比如:自省的思维、创造价值的思维等。这些共性的思维,不仅对精益管理的推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,在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,也同样具备基础性的意义。这些思维方法并非是什么了不起的秘诀或者高深的理论,而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,是初入职场的人员也都应具备的思维方法。麟威咨询现在逐一跟大家分享。

前面已分享过精益推进的基础思维系列《创造价值的思维》《自省的思维》《挑战的思维》《理想化的思维》

精益推进的基础思维之五:三现主义的思维

01

那只温水里的青蛙怎样了?

温水煮青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,经常用来比喻人在渐变的环境中丧失警惕,不思进取,直至被环境淘汰。放在社会现实中,这个比喻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,不过,青蛙真的这么容易被温水煮死吗?这个常识可靠吗?

实际上有很多人做过重复的实验。其实青蛙能不能被温水煮死并非定论,结果与多种因素有关,比如:青蛙本身的耐受性、温升速度、初始水温、水量多少、容器的形状等等。绝大多数情况下,青蛙都可以在危险来临之前成功逃脱。

为什么大家都相信这个常识呢?因为大家都这么说,从众心理在其中起作用;也因为一些权威也这么说,大家迷信权威。但实际上权威也可能犯错误,比如,亚里士多德就一直认为男人的牙齿比女人多(实际上是一样多的)。“常识”为什么会打破呢?因为有人重复地做了实验。

为了避免犯类似的错误,我们在精益改善中就必须践行“三现主义”的原则,所谓“三现”,是指现场、现物、现实。

现场并非简单的指生产现场,而是指事实发生的场所,也包括销售现场,客户使用产品的现场。现物是变化的或有问题的实物,现实指的是发生问题的环境背景要素。三现主义者指的是问题发生时,能够快速到现场确认现物,调查现实的人。精益企业当中的人都应该成为三现主义者。

image.png


02

一切答案都在现场

不去现场,要了解现场的情况,只有两种途径:一是通过自己的想象,二是在办公室里边听汇报。这两种情况,都不能保证我们得到的是事实。而管理必须基于事实,决策必须基于事实。如果简单地听汇报,做决策,就非常容易出现与实际情况脱节的偏差。下面有三个实践中的故事就反映了这些情况。

不到现场的管理者会食言

有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因为质量问题需要返工。生产负责人在晨会上将这项任务交给了一名车间主任。车间主任拍着胸脯保证说:“一定会按时间要求完成返工任务。”开过晨会之后,生产负责人到车间返工现场去了解情况。结果发现以当时的返工进度,无论如何也不能按照时间要求完成返工工作。生产负责人把车间主任叫到返工现场,问这是怎么回事?车间负责人委屈地说,我已经把任务交给工段长了……。

不到现场确认的管理者经常犯类似这样的错误,以为把任务已经安排好了,但实际上由于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其他特殊情况,导致任务并不一定能够顺利完成。再加上没有及时沟通信息,就有可能造成答应的事情无法按时完成的结果。这是所有管理者都应该避免发生的错误。

这也是典型的“三拍型”管理干部的表现:决策时拍脑袋,过程中拍胸脯保证,事后出了问题就拍大腿后悔。

image.png

争论的答案在现场

有一家企业因为生产任务比较紧张,准备临时将中午吃饭的时间,改为半小时。员工认为吃饭时间不够,管理人员认为半个小时的时间足够了,双方产生了争论。

实际情况如何呢?员工往返工厂与食堂之间需要8分钟,排队大概需要10分钟,真正剩下的吃饭时间仅仅为10分钟左右,这个时间还包含了吃饭之后的卫生整理。而且通往食堂最近的一条路要经过宿舍区,为了避免夜班员工深夜经过吵到宿舍区正在休息的员工,晚上宿舍区的铁门上锁,去吃夜宵的员工必须绕远路,所费的时间更长。

这么简单的事实,为什么管理人员不清楚呢?还是那个原因,因为管理人员不在这个食堂吃饭,他们也没有去做过现场调查。因此,在这样的事情上,管理人员与员工产生了认识上的不一致。而这种争论的解决方法非常简单,答案就在现场。

很多细节在办公室里面是想象不到的,而这些细节很可能是改善的灵感来源。不去现场就失去了获取这些灵感的机会。

有人说现场有神明,的确,不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,我们没有办法发现真正的问题,也没有能力解决问题,因此稻盛和夫先生在《活法》里说,不在现场流汗,什么也学不到。问题的答案都在现场。

image.png

03

“三现主义”对身处高位的经营者更有现实意义

很多企业家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,创业成功后觉得自己总算可以松了一口气,于是不再愿意在现场流汗了。心里边也经常认为,我是白手起家,从基层一点一滴积累经验才有今天的成就的,我对现场的了解程度,别人都比不了。

实际上这是一些人懒政的借口。因为今天这个时代,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都非常快。它需要企业家用敏感的神经,快速地捕捉到这些变化的信号,才能够做出相对应的正确决策。一旦企业家们深居办公室,就失去了对市场和前沿技术的敏感度,就失去了对现场的真正了解,这时候作出的决策就会有偏颇。

04

让一线拥有调配资源的权利

崇尚“三现主义”,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:让一线拥有调配资源的权力。

华为说让听到炮声的人有呼唤炮火的权利,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。未来的市场竞争越来越重视面向客户的反应速度。传统企业作出决策往往需要层层汇报,层层审批。这种决策机制非常容易贻误战机。这种决策机制也容易导致被服务对象的不满意。面向客户,聆听市场的声音,才能真正把握客户的需求,快速提供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,这是企业成长壮大的基础。就像杰克·韦尔奇说的那样,职场中的人要面向客户背向CEO,而不是脸朝着CEO屁股朝着客户。

让一线的人员有一定配置资源的权力,一定要得到职能部门的认可和协助。要打破职能部门那种把职能和职责当权力的工作习惯。在职能部门制定制度和流程时把一线部门当成客户来服务,从让客户满意的角度来思考工作制度和流程,而不是从自己部门工作方便和容易的角度来设计工作流程。要让职能部门愿意帮助一线部门解决问题,协助一些部门克服困难。真正地让职能部门从权力部门转化为服务部门。

05

“三现主义”上升到哲学高度就是实事求是

不仅仅是精益企业,任何一个组织的成长发展壮大,要实现目标,都需要将自己的主张与实际情况紧密的相结合,从这个意义上讲,“三现主义”其实是个哲学问题。中国共产党的“三现主义”就是实事求是,这四个字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的校训。就是在实事求是的理论指引之下,中国共产党才引领中国人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外一个成功。

06

不能去现场做秀

有一些管理者,看到上级提倡“三现主义”,要求管理干部去现场,于是就想出了去现场作秀这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应对上级。

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年春天,很多部门的领导都会到郊区去植树。不过这种行为基本上也就是传递一个号召大家植树造林,绿化家园的一个目的。实际上,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很难看到有领导们挖树坑的场景,基本上就是培培土浇浇水,更有甚者,我们在媒体上还能看到,走着红毯去植树,或者穿着鞋套去植树的场面,这其实不是去现场,而是去现场作秀。这种弄虚作假的作风,在精益企业里边是不应该,也是不允许存在的。

image.png


0755-88 607 609
在线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