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麟威观点】计划排产做对这3点,生产成本直降!
来源:麟威咨询 责任编辑:麟威原创 浏览量:7 2025-09-19
导语
“同样的设备、同样的订单,为什么别人毛利率35%,你却在盈亏线挣扎?”
答案藏在计划排产的细节里——
丰田用均衡生产(Heijunka)降低库存成本30%,西门子靠高级排程(APS)减少换线损失40%。
本文将揭秘计划排产降本3大核心策略
01
计划排产:被忽视的“降本金矿”
任何企业都关注成本,财务报表上的成本构成反映的都是看得见的“料”、“工”、“费”。在另一面,制造企业的运营过程其实存在着许多隐性成本黑洞:
① 库存积压:原料堆满仓库,但生产线却在等关键物料;
② 产能浪费:频繁换产、设备空转,有效工时不足60%;
③ 紧急物流:为补料支付空运费用,每月多花数十万。
曾有研究机构对超过500家工厂分析发现,计划排产优化可降低总成本的潜力不亚于采购谈判降本。
02
排产降本3大策略:从排产逻辑切断浪费源
策略1:抓住“关键工序”,击穿产能瓶颈
在离散型生产企业中(例如机加工行业)常见问题之一就是“非关键工序资源过剩,关键工序拖累全线”。
对此,麟威顾问建议对策如下:
①识别瓶颈--用PR-RQ分析法锁定“木桶短板”;
②排产优先--为瓶颈预留20%缓冲时间,确保0等待;
③工序协同--后工序按瓶颈节拍拉动,前工序提前2小时备料。
某家电企业将排产点从“总装线”改为“注塑工序”(瓶颈)后:设备闲置率↓35% → 年省电费180万;半成品库存↓52% → 释放现金流上百万;
策略2:推行均衡生产(Heijunka),消灭波动浪费
市场和生产永远存在“需求与供给能力”不匹配的状态,订单忽高忽低,生产线上演“过山车”——忙时加班,闲时养人。是不是工厂端只能被动接受呢?其实还是有一些主动行动可以实施,以减少该客观问题带来的浪费:①需求平滑:将月度订单拆解为日均衡量;②混线排产:A/B产品交替生产,减少切换等待浪费;③动态缓冲:根据PSI的思想,对安全库存随需求波动自动调整,让库存成本更优。
策略3:建立数据基础,拥抱高级排产(APS)
还在凭经验排产?虽然各车间主管都自己车间的产能情况了如指掌,但 ∑局部最优 ≠全局最优,面对多目标、巨量订单时,再好的经验也难以形成协同效应。单单对于通用物料的物料计划就足够让人头痛,更别说随时能计算出生产批量和库存持有成本的临界点。
如果能输入订单交期、设备能力、人力状况、物料库存、出勤计划这些信息,能同时分别输出成本最优、交期优先均衡型三套计划进行选择该多好啊!如此面对临时插单时,就能迅速判断出后续的影响几何,决策变得更为科学了。
为达到如此目的,就不得不选用一套优秀的、具有管理思想的APS系统了!
结语
计划排产是“最划算”的投资!当同行还在压榨供应商时,聪明的企业已通过排产优化、精益改善让同样的设备稼动率提升、能耗降低,让同样的订单少花不亚于采购谈判的成本!